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,日韩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,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,久久免费精品国产2020

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

2024-09-23 05:59 來源:經濟日報
查看余下全文
(責任編輯:王炬鵬)
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
當前位置     首頁 > 新聞 > 國內時政更多新聞 > 正文
中經搜索

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

2024年09月23日 05:59   來源:經濟日報   □ 金 軒

 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,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,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、科技和文明進步、各國人民交往。近年來,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上升,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。習近平總書記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大勢,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就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,強調要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均衡的方向發展,為新形勢下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進程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  一、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意義重大

 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和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、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一致性不斷提高、國際經濟協調機制作用不斷增強的過程。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國際分工深化、全球市場擴大、技術擴散加快,優化了全球資本、人才、信息、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配置,促進了貿易繁榮、投資便利、人員流動和技術發展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在經濟全球化時代,各國發展環環相扣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,不僅有利于促進世界各國開放合作和共同繁榮,也有利于我國自身發展。

  (一)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,把世界各國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,形成了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是以建設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榮、開放包容、清潔美麗的世界為努力目標,以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為實現路徑,以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普遍遵循,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基本支撐,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、全球安全倡議、全球文明倡議為戰略引領,以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為實踐平臺,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、實現共同繁榮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客觀上要求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均衡的方向發展,這樣才是健康可持續的全球化。同時,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有利于構建公正、合理、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,促進全球經濟開放、交流、融合,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經濟基礎。

  (二)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是消解經濟全球化負面影響的正確選擇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我們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,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,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、每個民族。經濟全球化是一把“雙刃劍”,應對不當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:一是市場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發揮主導作用,不同國家之間、同一國家不同群體之間經濟全球化獲益不均。二是各國國內經濟發展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加大,國家經濟主權受到國際經貿規則制約,經濟調控自主性受到掣肘。三是國際產業分工不斷深化,各國產業日益專業化,產業體系完整性降低,產業鏈供應鏈相互依賴度升高,獨立性降低。我們要認清經濟全球化的主流趨勢,推動其健康發展,更好解決貧富差距、發展鴻溝等問題,更好處理政府和市場、公平和效率、增長和分配等關系。

  (三)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實現內部可循環,并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,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。近年來,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開放,2017年至2023年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,吸引外資和境外投資居世界前列,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。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,一方面有利于我國進一步發揮超大規模市場、產業體系完備、人才資源豐富等綜合優勢,吸引和集聚全球資源要素,促進國內市場良性競爭,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。另一方面,有利于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,深化與各國貿易、投資、技術、金融等領域合作,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,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。

  二、科學認識和把握經濟全球化新形勢

  歷史地看,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階段、兩個平行市場階段,以及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階段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,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,隨后世紀疫情、烏克蘭危機等問題此起彼伏,世界進入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,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。

  (一)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。生產力發展是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和演變的決定性力量。當前,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迅猛發展,帶來技術進步和生產力躍升,推動世界各國經濟合作更便利、更緊密。據《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(2023年)》數據顯示,2022年全球51個主要經濟體數字經濟規模為41.4萬億美元,占GDP比重為46.1%,有力帶動資金、數據跨境流動,擴大服務、技術貿易。另據國際能源署(IEA)測算,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、動力電池需求量將分別達4500萬輛、3500吉瓦時,分別是2023年全球銷量的3倍、全球出貨量的4倍多,綠色發展為經濟全球化開拓了廣闊前景。

  (二)世界經濟突出矛盾尚未有效解決,經濟全球化發展面臨新挑戰。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世界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:一是全球增長動能不足,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。二是全球經濟治理滯后,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。三是全球發展失衡,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。這些矛盾導致了經濟全球化面臨風險挑戰增多,包括全球開放共識弱化,部分發達國家推動“脫鉤斷鏈”“去風險”。全球治理碎片化,不同國家、區域、集團間利益協調難度增加。南北經濟社會發展鴻溝進一步擴大,發展斷層、技術鴻溝等問題更加突出等。

  (三)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均衡,各國對經濟全球化前景有新期待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群體性崛起,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,199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GDP占全球的比重為18.7%,到2023年這一比重已上升到41.5%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國際經貿和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參與度、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增強,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。全球區域合作網絡更加緊密,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,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(RCEP)、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(CPTPP)等區域自貿協定生效,生產地區化和貿易全球化特征并存,推動經濟全球化結構性調整。

  三、以中國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

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針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重大挑戰,我們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。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,就是順應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要求,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。要堅決反對逆全球化、泛安全化,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,堅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,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,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均衡的方向發展。

  (一)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,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中國貢獻。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器和動力源,2013年至2023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6.1%,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30%。要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,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,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,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,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活力,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、創造新動能。

  (二)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。要主動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,穩步擴大規則、規制、管理、標準等制度型開放,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。深入推動雙向投資體制機制改革,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,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。加快推進貿易創新協調發展,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,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,加快發展數字貿易、綠色貿易等,為全球投資、貿易提供更廣闊的合作空間。進一步便利人才、數據、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,深化國有企業、數字經濟、知識產權、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,提高開放型經濟的韌性和穩定性。

  (三)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,為全球提供優質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。要全面落實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八項行動,推動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實現更高質量、更高水平的新發展。持續完善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機制,著力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。穩步拓展健康、綠色、數字、創新等新領域合作空間,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“小而美”民生項目,助力共建國家提高民生福祉。

  (四)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,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。要堅持平等、開放、合作、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,以更加建設性的姿態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、完善全球治理規則。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,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。深化拓展全球伙伴關系完善全球治理,推動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代表性和發言權。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,穩步推動全球金融治理機制完善,助力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,加強我國發展戰略同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,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。

 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 作者:國家發展改革委 金 軒)

(責任編輯:王炬鵬)